揭阳淘汰高压电缆回收价
电(线)缆工作电流计算公式:单相:I=P÷(U×cosΦ)P-功率(W);U-电压(220V);cosΦ-功率因素(0.8);I-相线电流(A)三相:I=P÷(U×1.732×cosΦ)P-功率(W);U-电压(380V);cosΦ-功率因素(0.8);I-相线电流(A)一般铜导线的截流量为5-8A/平方毫米,铝导线的截流量为3-5A/平方毫米。在单相220V线路中,每1KW功率的电流在4-5A左右,在三相负载平衡的三相电路中,每1kW功率的电流在2A左右。也就是说在单相电路中,每1平方毫米的铜导线可以承受1kW功率;三相平衡电路可以承受2-2.5kW的功率。但是电缆的工作电流越大,每平方毫米能承受的电流就越小(交流电流主要是沿导线表面通过的,称为集肤效应。大线径在内部通过的电流很少,为了获得大的载流量,也为了导线有一定的软度,大线径均采用多股线缠绕而成,小线径一般用在载流量不大的线路,其软性度较好,一般为单芯的)。电缆允许的工作电流口诀:
主缘内存在气隙会引起部放电。由于气隙的相对介电常数远小于电缆缘,在工频电场作用下,气隙要承受较大的电场强度,造成部放电,随着气隙的多次放电,气隙通路不断扩大,放电量逐渐增加,直至发生击穿,造成电缆损坏。主缘内存在杂质会引起部放电。杂质的击穿强度比缘材料小的多,在电场作用下,杂质首先发生放电、炭化和气化,生成气隙,引起部放电。导体的尖端、毛刺会引起部放电。由于尖端会使电场强度增加,尖端周围的缘材料先发生放电,进而发展成击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尖端效应。
电线电缆制造使用具有本行业工艺特点的专用生产设备,以适应线缆产品的结构、性能要求,满足大长度连续并尽可能高速生产的要求,从而形成了线缆制造的专用设备系列。如挤塑机系列、拉线机系列、绞线机系列、绕包机系列等。
1min工频:检验附件的耐压质量水平; 部放电:检验附件材料内部是否存在气隙;循环试验:考核附件材料老化水平; 冲击试验:考核耐受过电压的能力;直流耐压:考核以上试验后的缘水平;盐雾试验(潮湿试验):检验附件外缘耐污秽水平;密封试验:考核附件的防水防潮水平;机械性能试验:考核附件承受外力,内部膨胀压力及电动力的能力电缆质量到货检测目前检测中心电缆常规检测项目及目前检测中心常规检测项目包括: